二、空间表现手段
1、对灯光器材设备的特点性能的调研
*泛光灯:天地排灯、脚光灯、**排泛光灯等。
*聚光灯:凸透镜聚灯、柔光聚光灯。
*无透镜聚光灯:回光灯、PAR灯及封闭灯泡。包括:平行、集光型、柔光型、散光型等。
*成像聚光灯:造形灯以及成像插片、追光灯。
*幻灯效果灯具:水波纹幻灯、跑云幻灯、PANI幻灯及其它效果灯具等。
*电脑灯:灯体旋转形式、镜面运动形式、集换色、成像造形、运动变化为一体的照明灯具。
*特殊投映灯具:效果器材、换色器、烟雾器、数字电脑投映设备等。 *操作控制系统:可控硅调光器及调光操作台各部分功能。
*彩色灯光滤色片:各种滤色,色温,减光,反光片,柔光片等。
*演示激光:以各色低功率激光发生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对画面的扫描。
*辅助效果器材:烟雾发生器及排风、送风装置。
下雪发生装置、肥皂泡发生装置、二氧化碳烟雾、液氮、炒烟、纸花炮、干冰等。
2、灯光与被照明物体材料材质特点的研究运用表现
材质--反射 漫反射 透光 半透 不透 软硬柔 吸收反射规律。
材料--纺织材料--棉布 绸缎 丝绒 麻布 纱布。
金属材料--金银铜铁 铝合金 不锈钢。
自然材料--木石土砖 植物
合成材料--尼龙 塑料 发泡材料 PVC 板材。
烟雾材料--乙二醇烟雾 油性滞留型烟雾 干冰低层烟雾 炒烟 液氮
表现效果--正投、反投、平面、立体、浮雕、肌理、点、线、面、层次、透空、光晕剪影、半剪影等。
表现特点--网状、绳状、条屏、柱石、纱幕、条屏、框架、灯箱等。
3、布光造型的研究及基本概念:感受与表现
A布光基础--静态人物布光的研究
布光四要素
1)主光:以主题和视点需要确定主光方向,主光强于其它光,使用聚光灯等硬光照明。
2)辅助光:是对主光的辅助和补充,起修饰作用。以软光灯照明模拟自然环境的反射光。
3)逆光:在主光基础上加光。可强于主光,也可低于主光而强于辅助光,起装饰造型作用。
4)光比:型体对各方受光的明暗比例。可根据创作需求作光比调整,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。
布光角度研究:90/120/180/270度等。
B投光实验
投射位置 受光效果 视觉印象 剧场照明设备
1)正前上方--安定自然感 面光
2)前斜上方--立体有生气 耳光
3)正前水平--平淡表情淡化 平射追光
4)正前下方--异常不安感 脚光及低角度投光
5)正上方向--形象失真无表情 **排光及**部投光
6)正侧上方--对比强烈阴阳脸 侧天桥及**侧投光
7)正侧水平--强硬冷酷感 侧流动灯及平侧光
8)正后上方--轮廓鲜明装饰感 **排逆光及**逆光
4、体验观察生活
a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-日光、月光、晴天、阴天、雨天、雪天、环境影响
b观察生活-光与人物情景-日光:顺光、逆光、侧光、半侧等效果表现
c、应用-确定主题内容的布光练习:人物画面的布光练习。
相关因素-明暗 强弱 色彩 色调 光影 光质 媒体 运动 语汇
视觉效果-空间区域 变化节奏 时空转换 表现形式 环境处理 设计组合
舞台布光-小剧场 大剧场 伸出式舞台 三面舞台 四面舞台布光 剧场投光实验
5、剧场布光实验:包括剧场照明设备、投射位置、照明效果、视觉印象
TEST-1 泛光排灯:舞台整体均匀的照明,画景幕的照明,效果分散而匀称。
TEST-2 脚光地排:模拟自然地面反射光,近距离描写演员,但天幕乱影较多。
TEST-3 泛光排灯与脚光地排:演区,天幕得到均匀照明,清描淡写,立体感不足。
TEST-4 天排灯:均匀渲染天幕的上关部及色彩变化。
TEST-5 地排灯:天幕下部的明暗色彩变化:日出日落时的剪影效果描写等。
TEST-6 天地排灯:上下部同一色光时,可获均匀背景照明。可表现昼夜朝幕等场景。
TEST-7 泛光排灯、脚光、天地排光:消除了杂影,高调淡化效果,人物的主次关系不分明。
TEST-8 泛排灯:自舞台上方投射,被投形象表现**,色光效果更为艳丽。
TEST-9 泛光排灯、脚光、天地排、**排灯:观众视线更为集中,人物造型光不足。
TEST-10 舞台流动灯:可增强人物景物的立体感,但台面常出现影子。
TEST-11 面光照明:自观众席上方约450角投向舞台,模拟自然光效果。
TEST-12 耳光照明:自舞台前两侧投出,增强演员的立体感效果。
TEST-13 泛光排灯+脚光+天地排+面光+耳光:在获得充足的亮度时要注意色调关系。
TEST-14 泛光排灯、脚光、天地排、**排、流动、面光、耳光:通常采用较多的照明方式。比较周全的方位的投光,根据演出实际需要,通过调光手段,从而获得理想的立体空间效果。
TEST-15 追光:通常设置于观众席后方或所需位置时局部空间照明,如人物半、全身。
TEST-16 地排、**排、 构想的依据,其中可以了掘与创作相关的表现空间加以提炼加工。
1)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特点、情节变化、矛盾冲突、设想所需的环境。
2)对时代、时间、季节、场景环境、光源方向以及色彩等方面的描述进行设想和定位。
3)确定与相适应的演出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。思考用何种灯具可以创造与剧情相吻合的舞台视觉效果。
4)剧本提示的场景、舞台装置。
3、时间与空间转换的表现 1)天候:日出日落、黄昏至夜晚、夜晚至黎明、季节变化、月夜星空、地点与地域的变化等。
2)地域空间、心理空间、场景空间、虚拟空间、局部和整体空间的转换等。
4、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造形构想
对于每个形体表面视觉效果的制作加工和组合以及前景空间、中景空间、后景空间的平面构图表现应用。上、中、下部空间的里面组织安排以及实现的方法预测。
例如:逆光位置的设定:水平方向、垂直角度、位置高度、灯具数量等。
5、局部与整体的画面构图
控制灯光和色彩和照明区域。以面积大小、形状、数量来表现舞台视觉画面的构图。
6、表现形式选择
根据创作的整体风格确定恰当的表现表式。
过去 现在 将来 连想 幻觉 梦境 回忆 憧憬 感觉 印象 抽象与写实等。
7、在有限空间中表现无限空间
在演出中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巨大的空间效果变化。
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表现:特定的舞台空间与特殊的舞台表现形式话外音:对白:*白等。
对实际的空间环境进行改造和拓展,或进行夸大或进行缩小的描绘。
对剧中人物角色心理空间的描写和表现。
8、灯光变化的方式
1)以情节变化是空间变化的契机。